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内容
张绍志/刘迟:张老师的课上会要求做一个MATLAB大作业(比较简单,最后需要写一个报告);同时这门课其实是有实验的,但是实验是选做(即有兴趣可以报名,参加不计入总评)
分数构成
短学期;无pre;有考试
课程大纲
- 绪论
- 数学基础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时域分析
- 根轨迹法
- 频域分析
- 控制系统的矫正
- 状态空间分析法
课程资源
推荐教材/网课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 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 B站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 卢京潮老师
资源文件
学习笔记
学习建议
一、课程所需参考资料
-
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上课用的)
-
推荐使用《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配套的习题解析。上课使用的那本习题过少且较为简单,可以使用这本书进行习题训练。
-
强烈建议去B站上听西北工业大学卢京潮老师讲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安排几乎和我们的一样,但是其会讲述更多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还会带着做很多习题,特别是根轨迹绘制、根轨迹分析与控制系统的矫正几个比较难的知识点。
-
能小源公众号上的《自动控制原理》试题库(期末复习用,可以做一下里面的题目)其他的一些资料(一些年代久远的真题可以不用,感觉没什么必要)
二、日常学习状态
一定要做到自己每节课都去听,即使不太听得懂,但是听讲了一定能收获一些东西,即使自己不去听,这段时间也不会被很好的利用,往往是会被浪费的。
下课后当天或者第二天,最多不超过三天,一定要将当天讲的课,找到对应B站上卢京潮老师讲的课复听一遍,这时候一定要确保留出大概2-3个小时去学习这门课,1小时用于听课,1-2小时用于做作业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上的相关习题,总结出易错或者易漏的点,写在课本上,比如拉普拉斯变换、梅森增益公式,总会漏掉一些系数,这些是需要去特殊记忆的,也是我们考试前需要着重复习的。一周一般是两节课,所以一个作业时间可以安排在周内,一个作业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这一周总共4-6小时是绝对不能少的,投入的时间量一定要足够。
三、学习过程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便是不知道老师上课在讲些什么,因为这门课本身内容就比较抽象,老师讲得比较快也比较深奥,把我们都当做“天才学生”来看待,所以上课往往不能直接消化掉很多的知识,即使是重复听可能也不太能理解,费时费力。所以这时候应该要去听卢京潮老师的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而不是去复听上课的智云课堂),讲得会比较细致与透彻,这门课即使过了那么久依旧被控制学院考研人当做专业课考研的神课,可见其课之优秀,可以节省我们很多自己钻研与理解的时间,还有有许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方法与理论,会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正确率。
四、考试周正确刷题方法
刷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刷题与巩固,若对于知识点都不了解,那么刷题也是无济于事。前面所说的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一方面是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到听课上,一定要把课程也听懂;另一方面是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到刷题上,刷题可以加深印象,加快速度,拓宽解题思路,功利点来说从而可以在考试中更好得拿分。临近考试周,首先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过一遍,比如如何进行拉氏变换,如何简化流程图得到总的传递函数,如何计算梅森增益公式等等一系列的知识点,然后再将《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上的相关习题再重新刷一遍,因为在前面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做过一遍,再刷一遍习题能加深印象,锻炼手感,同时也不太费时费力(因为已经做过一遍),但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1-2天的时间,可以提前一周开始复习。
五、其他建议
平时一定要花时间在课程上,千万不要想着一天或者两天速成,我觉得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甚至是刷夜去考试,特别是对于自动控制原理这门需要大量计算的课程来讲,如果前一天没有睡觉去考试,第二天很可能在计算上大量出错,在公式的记忆上可能也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平时努力的积累,每周花两天,每天花2-3小时在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上足矣。
这门课相对比较硬核,而且和之前学到的东西关联比较少,是一门需要从零开始学的课程,并且平时学习需要很多理解,像时域这个概念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频域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了,不是很好理解。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会讲一些数学公式,但这些公式主要涉及偏微分和复变函数,我们专业是不需要学这些课程的,所以听起来会非常云里雾里,但好在这些公式是不需要记忆的(只有一个最关键的公式需要记忆,这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发现),虽然第一次作业里面会有,但是好在考试是不会考这些内容的,这门课还是推荐大家上课认真听讲的,因为靠自己学还是很难的,如果对于上课的内容不理解的,课后可以去找老师提问,实在理解不了了,可以针对考试题型,学习一下相应的解题思路。